期刊名称:网络新媒体技术
原刊名称:微计算机应用
创刊时间:1980年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10-82547906
Email:xmt@dsp.ac.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55/TP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47X

 

前沿与综述

  • 可编程网络流量公平调度研究综述

    冉登宇 ;陈晓 ;凌致远 ;宋磊 ;

    网络数据包调度是一个经典的多维决策问题,其核心在于网络设备中如何实时地做出数据包入队和出队的合理决策。在该领域中,流量公平调度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保障网络服务等级、缓解链路拥塞以及有效应对网络攻击,快速、公平且通用的调度算法显得至关重要。传统的数据包调度算法实现了公平的带宽分配和流量隔离,但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DN)和可编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灵活且可重构的网络编程方式催生了许多国内外学者提出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公平调度方案。本文围绕流量公平调度问题,系统地总结了实现公平调度的6种技术路线,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4年01期 v.13;No.73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学术研究

  • 基于写作风格的虚假信息识别

    范伟健;王永滨;

    随着新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快速识别虚假信息成为了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写作风格的虚假信息识别方法,该方法以话语七要素和新闻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了信息的连贯性、新颖性、专业性、差异性、可读性和对立性6个写作风格维度,并提出了可用于机器学习的量化计算方法。通过分析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在6个写作风格维度上的差异,实现对虚假信息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虚假信息,并提供了语言学角度上的可解释性和不同领域的泛化性。

    2024年01期 v.13;No.73 13-2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面向ICN组播的基于感染力的汇聚点部署方法

    田震宇 ;尤佳莉 ;朱小勇 ;

    在组播系统中,汇聚点(RP)作为组播树的根节点,负责将源内容引入组播树。RP汇集了网络中的流量,容易成为网络性能瓶颈。为了提高网络容纳的组播组数量(组播容量),可以将更多的网络节点升级为RP。相比于传统的IP组播,信息中心网络(ICN)组播大幅降低了RP管理代价,从而允许部署大量RP。因此,本文基于ICN组播展开研究。但是,由于设备升级成本和系统稳定性等原因,ICN组播中RP数量仍然不能太多。现有基于P中值模型法的RP部署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RP之间的负载压力,容易导致RP计算资源浪费和一些RP的负载过重,限制了组播容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ICN组播的基于感染力的RP部署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组播感染力指标,用于刻画RP之间的负载压力。其次,利用组播感染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RP部署方法,优先将负载压力小的节点升级为RP。2组实验证明,在部署15个RP的情况下,本方法相比P中值模型法,将组播容量提高3.48倍;在组播容量都达到9 000组时,本方法所需的RP数量仅为p中值模型法的29.4%。

    2024年01期 v.13;No.73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元学习及域自适应的生成式文本隐写分析方法

    李松斌 ;杜辉 ;王津港 ;

    生成式文本隐写方法能够生成流畅、自然的隐写文本,给文本隐写分析带来了巨大挑战。当源域(训练文本)与目标域(测试文本)使用相同隐写算法,且在相同语料库下训练时,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隐写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无法预测待检测文本是采用何种隐写算法及在何种语料库下训练所生成,导致大多数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隐写分析方法难以实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元学习及域自适应的基本思想来提高隐写分析模型的泛化检测能力。我们采用预训练语言表示模型RoBERTa构建了一个词重要性语义编码模块,以充分提取文本语义特征。针对所得特征,提出了一个词间关联多尺度感知模块来关注由隐写导致的存在于相邻词与非相邻词之间的词间关系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多跨域场景下,该方法相较于现有文本隐写分析方法Fs-Stega检测准确率平均提高了9%。

    2024年01期 v.13;No.73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自适应超时间隔调整的名字解析加速方法

    康立毅;陈晓;

    基于名字解析的信息中心网络(ICN)在支持移动性时,由于终端移动后向名字解析系统注册其标识符和新地址的映射的时间不确定,网络设备需多次向名字解析系统发起解析查询,直到获取移动终端标识符对应的新地址,并将新地址作为目的地址进行数据传输。在网络设备多次向名字解析系统发起解析查询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解析查询方法,以减少网络设备获取新地址的时延和移动终端的业务中断时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超时间隔调整的名字解析加速方法,该方法利用往返时延(RTT)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自适应地调整超时间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和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CP)中重传超时的估计方法(RFC6298)自适应地调整超时间隔的方法相比,新地址获取的平均时延减少了约12.48%;本文提出的方法与采用超时间隔为恒定值的方法相比,新地址获取的平均时延减少了约21.92%。

    2024年01期 v.13;No.73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5G时代SPN细粒度网络切片时延分析及优化

    张娅许;韩震;易晶晶;戴锦友;

    随着5G+垂直行业对低带宽低时延敏感业务的需求,切片分组网(SPN)的5 Gbit/s粒度的硬切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对于低带宽的需求,故推动SPN切片粒度向Mbit/s平滑演进,即SPN细颗粒技术成为SPN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SPN切片粒度变小、帧结构的变化,以及一些垂直行业业务对低时延的需求,使优化中间节点交叉时延成为降低时延的重点。针对上述SPN细颗粒技术的时隙时延问题,本文分析了中间节点交叉时延增加的理论原因,测试验证中间节点480个细颗粒时隙时延分布情况,提出一种支持端到端低延迟传输的时隙优选机制。该机制根据时隙时延的分布规律,为时隙优选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25%、50%、75%的条件下,时隙时延分别降低了44.47%、29.18%、24.23%,满足了低带宽低时延敏感业务的承载需求。

    2024年01期 v.13;No.73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零信任工业无线局域网安全访问框架与机制

    商威;杨勇;张政洁;唐鼎;

    针对工业无线局域网日益复杂的安全态势,开展了零信任工业无线局域网安全访问技术研究。首先,为了兼容工业网络中不具备扩展性终端,在融合无线局域网安全认证与软件定义边界(SDP)安全接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兼容传统无线工业终端的零信任工业无线局域网安全访问系统框架,在无线接入点中内嵌SDP透明代理,并适应性地引入了SDP网关与安全控制器;然后,设计了面向SDP与无线网络认证融合的身份体系,以及基于SDP透明代理的服务安全访问机制,同时,为了实现终端访问异常行为动态识别及访问权限动态调整,设计了基于终端访问服务的空间、时间、频率多维的信任评估模型,以及基于信任评估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最后,通过系统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所提出的系统框架及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024年01期 v.13;No.73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实用技术

  • 兼容50G PON的多模统一平台架构及实现方法

    杨淑瑶;李祥辉;许博威;刘安琪;

    目前网络中多种PON模式共存,而传统的OLT软件处理多种PON模式时存在兼容能力差、开发繁琐、重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兼容多模OLT的统一平台架构,支持现存多种PON模式,并具有优秀的向后兼容能力。该架构通过不同的速率组合对应SerDes通道实现了速率兼容,并对ONU进行统一管理和带宽分配,在软件上实现了多模协议栈兼容和多芯片适配。本文采用不同OLT业务板卡搭载统一平台,对注册和打流业务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架构兼容包括50G PON在内的6种PON模式,并支持在不同板卡上的模式切换。同时,能降低OLT产品的管理难度,缩短项目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对50G PON和未来PON网络新技术的兼容和平滑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1期 v.13;No.73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业界动态

  • 中国信通院发布九大研究领域深度观察报告

    <正>2023年12月22日,202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主论坛暨九大研究领域深度观察报告会在京顺利举办。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主持会议。敖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信通院坚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落实新型工业化大会要求,2023年体系化布局新型工业化研究、对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保持敏锐洞察、推动数实融合走深走实,履行以信息化驱动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01期 v.13;No.73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网络新媒体技术》征稿启事

    <正>一、期刊简介《网络新媒体技术》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依托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本刊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原《微计算机应用》更名而来。二、期刊宗旨《网络新媒体技术》致力于国内外高水平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及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的学术、技术交流,推广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前沿创新成果,推动国内网络新媒体技术领域的产、学、研、用创新产业生态链环境的发展。其宗旨是“专注新媒体创新领域,倡导跨媒体融合理念,建立新媒体交流平台,推进产业链协作发展”。

    2024年01期 v.13;No.73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