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网络新媒体技术 原刊名称:微计算机应用 创办日期:1980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10-82547906 Email:xmt@dsp.ac.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55/TP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47X
近年来,FPGA由于其可编程和高性能的特性在高速网络中被大量使用,而在包处理中被广泛用于数据包分类等应用中的TCAM并没有内置于FPGA中。因此如何使用FPGA中的逻辑资源和存储资源来构建TCAM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对主流的基于FPGA的TCAM实现方案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包括基于块存储器(BRAM)的方案,基于分布式存储器(DRAM)的方案和基于触发器的方案。最后,对这些方案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进行了总结。
为了改善海洋环境改变导致的水声目标分类模型性能下降问题,提高水声目标分类模型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抗训练思想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方法。该方法基于博弈论中的对抗思想,通过引入海域环境噪声分类的模块来构造网络的对抗训练框架,实现对网络进行对抗性训练的目的。基于文中实验,采用普通训练框架、对抗训练框架的卷积神经网络,以及支持向量机3种分类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得出采用对抗训练框架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缓解海域环境噪声变化带来的模型性能下降,有效提高水声目标分类模型鲁棒性的初步结论。
借助区块链的权威性和公开性,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公钥基础设施实现了分布式无中心的公钥证书认证方案。现有工作普遍集中在系统架构的实现上,对去中心化公钥证书的认证策略及效率问题却讨论较少。目前的研究大多使用链上遍历的方法查询公钥证书进行认证,效率较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背书签名方案的链下证书获取和验证方案提升证书认证的效率。尽管该方案设计完全基于经典密码计算,但是并不需要对协议参与方的计算能力作任何限制性假设,适用范围广且具有计算安全性,对信道窃听免疫。最后,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案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BIERv6组播技术结合了IPv6和BIER的优点,将BIER头封装在IPv6扩展报文头中,基于IPv6单播地址实现组播复制、跨域转发等功能。本文研究通过组播协议转发表和BIERv6隧道的转发方案进行设计,实现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支持BIERv6;通过BIERv6承载PMSI隧道实现组播VPN跨域传播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数据面监控,提升数据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实验表明,设计的BIERv6隧道实现新型组播传输可在设备上高效应用,并能有效应用于IPTV场景。通过TestCenter仪表打流对数据报文进行分析,通过定义数据结构实现数据传递,并结合设计方案在设备上的应用试验,对组成员加入请求时间和网络时延进行分析,得到时延差在0.5 ms以内,基于BIERv6技术的组播VPN通信基本不受网络负载的影响,网络传输更为平稳。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区块链凭借其特殊的去中心化、可溯源的特点,在金融、数字版权等多个领域都有良好的发展。但基于区块哈希的区块链检索结构,随着链上数据的快速累积的检索的区块链检索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过滤器的跳表检索结构以优化区块链检索。该结构将整个区块链进行分段构成多个区块集合,为每个区块集合添加布谷鸟过滤器,通过布谷鸟过滤器加速区块检索。通过实验结果证明,相较基于哈希指针的区块链检索方法付出了少量的存储空间的开销,区块链检索时间降低53.9%。
非同质化代币NFT具有不可替换、不可分割、独一无二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解决作品版权归属问题,实现虚拟物品的数字资产化,使现实和虚拟世界联通成为可能。是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桥梁,是未来数字世界的基石架构。本文首先介绍了NFT的生态与市场,其次叙述了NFT工作原理与底层协议,最后论述了NFT相关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通过以太坊引入ERC721协议部署智能合约,采用星际文件系统IPFS作为数据库,通过前端设计市场界面,复现了一个小型NFT市场交易模型,以此来叙述NFT市场模型的形成过程。
由于全国不同省份的高速公路收费稽查系统涉及的投资运营机构不尽相同,且收费信息属于较为敏感的隐私数据,从而导致高速公路收费数据难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安全的数据共享,进而无法开展更有效的跨省稽查。这将不利于发现、打击和惩罚偷逃费现象。本文通过对ETC收费稽查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应用区块链技术来对全国范围内的收费稽查数据进行共享,采取Fabric框架以及通道设计模型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Fabric框架的应用将避免共享数据被篡改、数据丢失等问题的发生。提出的收费稽查区块链对收费稽查系统现有的管理区域性、数据安全性、收费透明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有效地开展跨省稽查业务。通过建立了一个区块链收费稽查原型系统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在高速公路收费稽查业务场景中的可行性。
随着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网络业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为实现不同业务的多样化需求,SRv6网络切片应运而生。基于网络处理器的SRv6网络切片功能在转发过程中引入全局切片标识,并将其封装于IPv6的逐跳扩展头中。通过切片标识与VLAN子接口的绑定关系来区分不同的转发资源,并与子接口限速相结合实现对不同业务流量的差异化控制,达到提高网络规划与管理的便捷性,减少网络扩展压力的目的,以满足同一张网络上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
<正>客户需求:面对持续严峻的网络安全态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希望建立起一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能够全年覆盖网络安全、主机安全、Web安全,实现统一平台统一运营管控,针对潜在且棘手的高级威胁风险,以威胁检测与响应能力为基础,联动安全产品,拉齐安全能力,形成有针对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有效应对未知网络威胁,保证业务连续性,守护核心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亚信安全以安全风险可感、可控、可管为核心,以自适应架构为理念基础,为客户部署了亚信安全威胁治理运维XDR解决方案,全面评估风险隐患,补齐安全能力,并有效强化产品联动机制,通过信舱云主机安全(Deep Security)、信端病毒防护(Office Scan)、信端终端检测与响应系统(EDR)、信桅深度威胁发现设备(TDA)、信舷防毒墙(AISEDGE)以及信池威胁感知运维中心UAP在云、网、边、端的能力部署,构建起联动、感知、智能的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效果/客户证言:XDR解决方案实现了对云主机业务系统、内网办公终端、网络威胁检测、边界防护、以及安全事件监测及运维等多维度的需求,从产品上对安全防护系统进行了结构化的完善,在能力上搭建起了联动的安全纵深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