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网络新媒体技术 原刊名称:微计算机应用 创刊时间:1980年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10-82547906 Email:xmt@dsp.ac.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55/TP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47X
作为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缓存技术在存储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介绍缓存技术的特性及分类、缓存替换算法和缓存一致性,从区分服务、策略扩展和灵活部署等维度分析存储领域缓存技术的现状。此外,通过分析和比较现有的存储领域中几个典型的缓存技术应用的例子,阐述存储领域的缓存技术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在大规模数据存储下,研究更具可扩展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的缓存技术,为优化缓存系统性能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基于数据块持续数据保护(CDP)机制的容灾系统中,当生产服务器上被监控卷的任何数据块发生变化时,灾备服务器需要对每一次数据块变化做一次日志记录。为了解决当生产服务器数据变化频率较快时,进行日志记录操作复杂、消耗时间大,严重影响了整个CDP容灾系统的备份速率,甚至会导致备份任务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思想的CDP优化方法,通过对监控到的数据块进行聚合重组,将多个条连续的小数据块记录聚合成一条大的数据块记录,从而减少数据块记录的发送数量以及灾备服务器处理日志记录的个数,提高备份数据的处理速率。实验证明该方法在本地卷为ext4文件系统上的处理速率可以提升28倍,有着非常显著的性能提升效果。
以数字皮影表演平台为依托,展现出稳定、流畅的数字皮影动画,对众多由程序录制生成的动画脚本文件进行后期处理、拼接合成,最终形成完整的动画脚本文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动画脚本文件中关键帧数据进行非线性拼接的算法。结合实例,对算法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研究有助于提高Xml动画脚本文件非线性拼接的流畅性及有效性。
针对云存储系统中用户数据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带来的安全隐患,研究异构终端上的数据透明加解密技术,基于HDFS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了密文云存储系统。终端侧的透明加解密保障了用户数据在终端存储、传输过程和云端存储均为密文形式,为用户的敏感数据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机密性保护;用户掌控密钥使用权限实现了对数据管理权的控制,有效防止了云服务提供商遭到攻击导致的用户信息泄露,也防范了管理员对用户数据的滥用。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透明加解密技术还保障了用户原有的文件操作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构建和运行数据仓库的关键步骤是ETL,而ETL中的最关键步骤就是数据的清洗和转换。在当今数据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数据清洗与转换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源数据的复杂性和数据量的庞大,针对数据庞大的问题,目前Hadoop体系的Mapreduce框架已经成为海量数据处理领域的事实标准。本文主要分析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清洗工作中数据来源的复杂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Hadoop的简单的可扩展的数据清洗框架,可以让本框架的使用者只需要用少量代码完成基于Mapreduce的海量复杂数据的清洗工作,Mapreduce的复杂性对开发者透明。并以某互联网公司使用此框架收集的用户行为日志数据作为示例,在示例中,此框架相比之前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海量数据清洗的准确性和效率。另外,本框架还可以应用于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清洗。
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面对高速流量时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漏报率。应用并行处理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然而却容易出现检测引擎之间负载均衡不佳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的入侵检测系统负载均衡方法。该方法通过收集各检测引擎的各项性能指标,建立针对数据流的负载均衡机制,根据计算出的评价指标的高低,动态调整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流分发情况,以达到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各引擎间处理数据流负载均衡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均衡各检测引擎之间数据流的负载。
近些年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它们的数据格式也是千差万别,底层传感器数据的异构性导致了无法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将这些传感器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从而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处理形成更多的服务,致使了数据的分割,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为了解决此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网关能力描述文件的物联网平台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很好的屏蔽底层传感器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实现通用的物联网平台。最终实现各类传感器数据的统一处理。
水下目标辐射噪声含有高强度稳定线谱,可用来提高拖曳线列阵检测性能,但在强干扰背景下,拖曳线列阵对水下未知线谱目标检测性能下降。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空频联合处理方法。该方法在空域上利用具有良好宽容性的逆波束形成算法对强干扰进行抑制,在频域上利用方位加权对未知线谱进行检测,空频联合处理,提高了拖曳线列阵对未知线谱的检测性能。通过程序仿真表明,该空频联合处理方法提高了强干扰背景下,拖曳线列阵对未知线谱目标的检测能力。
根据不同周期采样的网络流量数据及其变化趋势,流量预测可以分析网络的运行规律及其特性,定位网络瓶颈,在网络资源管理、拥塞控制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不同时间粒度上的真实互联网流量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采样流量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将拟合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网络流量进行对比,发现基于分钟粒度的数据预测误差率在2%以内,可以有效的预测未来短期内的流量走向。
<正>《网络新媒体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前身是创刊于1980年的《微计算机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依托于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学术交流,积极推广网络新媒体技术研究成果,推动网络新媒体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努力将期刊打造成为新理念、高质量、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使之成为新媒体领域引领者,其办刊宗旨是"专注新媒体创新领域,倡导跨媒体融合理念,建立新媒体